“行业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最终可能导致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除了LED,周檀煜还经营其他多种行业,肇庆的西江船务就是其中一家发展良好的公司。但周檀煜最看好的还是LED照明行业:“我做LED绝不转行,死也要死在这条路上。LED本身就是一场灯的革命。你没有革命精神,是干不成这场革命的。”
与周檀煜所谓的“狂热”不同,LED这个新兴行业时下持续发酵的一股热浪似乎更值得深思。
市场空间在哪儿?
去年年底,国家发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
2012年5月7日,科技部发布《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提出,“十二五”白光LED产业化光效达到(150-2001m/W),成本降低至1/5,芯片国产化率达80%。到2015年,国内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形成20-30家龙头企业。
5月16日,国务院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2亿元用于支持节能灯和LED照明灯具的推广。
白炽灯的退出为LED腾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政府持续加大力度补贴,而5000亿元的大蛋糕更为LED企业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各路资本纷纷杀入愈发狂热的LED产业。
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共有8家LED企业成功上市,其中6家登陆创业板,比去年全年成功上市的7家数量还多。仅仅在3月份,就有利亚德、茂硕电源、聚飞光电、长方照明、远方光电等5家企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此外,一季度以来过会未上市的企业有南大光电、艾比森、金莱特电器、扬杰电子等4家。截至6月15日证监会公布的共计574家IPO申请在审企业名单中,近10家LED相关企业正在排队等候上市。而在2010年以前,将近20年的时间里,国内LED上市公司数量仅有近20家。
高工LED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资本决定产业格局,当前国内LED企业普遍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同行的厮杀,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融资手段,只能消失或被边缘化。”对于上市潮带来的结果,在张小飞看来,“上市企业是最有可能存活的企业,将通过兼并或逼死弱小的企业,从而减少企业数量。”
当下,与LED行业投资过热的“盛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行业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站稳脚跟,成功分得一杯羹。据数据统计,去年年底,仅深圳倒闭的LED企业就达80多家,佛山有将近一成的企业倒闭,东莞、中山等地LED照明厂家同样“死伤惨重”。
广州国际照明展创办人、广东光亚照明研究院院长潘文波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今年广州国际照明展参展面积比去年扩大了10%,达到22万平方米的历史新高,但企业数比去年减少了10%,由2900家减为2600家,显示了企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行业洗牌正在开始。”
广州市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峰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现在相对来说算是LED行业的低潮,但比起去年商机相对好一些。”而事实上,LED照明在道路照明和商业照明领域的应用,早已广为人知。但更为诱人的民用市场的开启,今年才真正迈出步伐。因此,在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开启民用化市场,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点。
LED民用市场困境
张小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前LED照明的渗透率数量上在3%左右,在产值上超过10%,总体市渗率不高。
2011年至今一年半的时间里,LED行业激增15家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共募多少资金,用到什么地方,对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