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节能补贴新政体现了本轮经济刺激计划更注重消费和经济结构调整,然而,中国混乱的能效标识市场却为此新政的落实蒙上了一层阴影。
无论政府如何否认经济刺激计划的存在,2012年5月28日,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265亿元节能家电补贴政策,都“不幸”成为经济学家和中外媒体屡屡提及的“证据”之一。
该项家电节能补贴政策规定,从2012年6月起,中央财政将安排265亿元用于支持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全面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节能产品政策补贴,消费者购买空调、平板电视最高可享受400元补贴,推广期限暂定一年。
官方预计,这项补贴计划将拉动消费需求4500亿元,形成1170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
对家电行业来说,作为此前实施的节能惠民、家电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延续,节能补贴的出台无疑是重大利好,在此之前该行业已经忍受了5个月的“政策真空”;但另一方面,该项政策的出台反而让那些为中国经济放缓而恐慌的市场人士更加深信,经济下滑的情况或许比想象的更糟糕。
悲观情绪直接表现在对265亿元节能补贴所能产生实际作用的怀疑上。花旗银行中国区研究主管沈明高认为,近期来看刺激消费措施的“象征意义更大”;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则表示,此前出台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已经透支了中国民众相当部分的消费能力,政府频繁地向家电行业打兴奋剂的结果,可能导致刺激作用非常有限。
但乐观者相信,本轮经济刺激计划与2008年“四万亿”有所不同,中央政府已看到依靠信贷和投资的“四万亿”政策的弊病,因此这次不仅采取了“少说多做”的策略,还更注重消费和经济结构调整。
本次节能补贴政策便是证明——补贴对象不再是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常用的投资和出口,而在消费;补贴方式也从面向所有产品的“普惠制”补贴转为仅支持节能环保产品,这推动了家电行业的产品结构升级。
另外,5月份通过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政府将对节能汽车的购置提供补贴,“十二五”期间将安排60亿元支持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发展。
然而,中国混乱的能效标识市场却为此新政的落实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次财政部家电补贴遵循高能效产品获高补贴的原则,其中,一级能效的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一级能效家用电冰箱,二级及以上能效的洗衣机,定速、变频空调的一二级产品等才能获得政策补贴。
所谓能效,相信你对贴在冰箱一角的那个蓝白相间,有五种色块的标识会有印象,那就是能效标识。这种界定节能产品的方式有助于推动高能效产品的销售。
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中国节能产品的比例。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所出版的《中国用能产品能效状况白皮书(2011)》,2010年中国滚筒洗衣机节能级产品比例就已达到100%,而冷藏冷冻型电冰箱(即通常意义上的家用电冰箱)一级能效产品占比也达76.9%,一、二级能效产品占比97.8%。
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滚筒洗衣机都能获得节能补贴,能够获得补贴的电冰箱、变频空调占比也都在70%以上。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商务委的数据,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北京共销售节能家电102.2万台,所售的一级、二级节能家电分别占销售总量的88.8%和11.2%——两者相加的结果,是市面上没有“不节能”的家电,却跟“节能补贴”政策的初衷有相违背之嫌。
不仅如此,在能效标识上作弊骗补的行为在家电行业也并不鲜见。一些家电企业将没有达到补贴标准的家用电器贴上一级能效的标识,以套取财政补贴。根据瑞士公益组织“Top10节能上品”的调查,即便同一品牌、同一级能效的两台电冰箱,耗电量也能相差50%以上。
显然,在众多经济刺激手段中,中国混乱的能效标准已让政府对节能产品的慷慨补贴大打折扣,能否尽快更新和规范能效标识市场,成为本次节能补贴新政能否落地的关键。(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