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万家灯火装饰城,五花八门的发光二极管(LED)灯具成了商家的新卖点。LED照明以其高效、节能、寿命长等优点,掀起了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照明光源界的又一场革命。
这是一个看似前途无量的巨大市场,然而像大多数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一样,关键技术储备欠缺,持续竞争力培育不够,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同质化竞争加剧,产品良莠不齐……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
这让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深感忧虑。就在上周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作为一院之长,他要对全院20多个从事LED研发的科研单位负责。如何优化院内科研布局,形成创新合力?又如何与企业形成协同创新的有效模式,加快产业化进程?
“一定要找个机会,让科研单位和企业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找出契合点,更好地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结合。”在多个场合,白春礼都曾反复表示,为了中国LED的未来,中科院愿意先行尝试。
7月12日,在白春礼等人的推动下,中科院邀请了研究所和企业的代表,召开半导体照明工作研讨会,对合力促进LED照明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
繁荣背后
中国LED照明产业起步并不算早,但国家的重视与支持给了它迅速成长的空间。中国在关键技术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研发与产业体系。
2011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总产值达1560亿元,增速约30%。水立方、人民大会堂等大型建筑中已采用了LED照明,功耗大幅降低。
然而,不断扩张的市场也透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说:“LED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但传统照明企业纷纷转型,比亚迪、清华同方等其他行业的公司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LED市场已出现了结构性投资过热,产品同质化严重。”
与此同时,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美国将LED作为重振制造业的重要抓手;欧盟斥巨资建设研发平台;日本计划在2030年将LED照明使用率提高到100%;韩国更是放出了在3年内成为世界前三的誓言。
“我国LED照明企业规模小而散,结构性问题明显。未来3~5年将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没有科技支撑,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很可能稍纵即逝。”吴玲坦承,“我们现在心急如焚。”
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及芯片产业化生产基地,规模居亚洲第三。
可提到12年来的创业历程,公司副总经理吴志强却说他们“一直单打独斗,感觉很辛苦”。
“企业对产品有要求,追求面上的突破;而科研单位以课题为根本,追求点上的突破。双方各有绝招,却无法实现整合,非常可惜。”吴志强说,“我们希望加强产学研合作,当科研单位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时,能在企业的既有产品上获得验证,同时转化科研成果。”
浙江阳光照明(600261,股吧)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家典型的传统照明企业。LED浪潮的兴起,让它的转型成了必然选择。然而令公司总经理官勇担忧的是,飞利浦等国际巨头已着手在专利上进行新的系统布局,专利封锁很可能令国内企业再度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