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照明节能效益显现
从家用照明市场的情况来看,LED灯具的使用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走访广州的几所灯饰城,从市面情况来看,家用照明3至5瓦的LED灯卖价低至20元人民币左右(以下简称元),高的价格则上百元,比普通节能灯的价格高出三到五倍以上;产品的光效和品牌也是五花八门,无从选择。
“家用照明方面,还要再等等,目前普通家庭用LED灯成本还是很高。但是,商用照明换LED灯,从节能的成本来说已经很划算了,目前是传统白炽灯更换LED灯的时候了。”鸿利光电董事长李国平指出。在他看来,从灯具的成本走向来看,应该是到了商业照明可以大量渗透的时候。
李国平表示,目前大陆LED灯的推广不是家庭,主要还是会所、商业大楼,政府和商家对LED灯已经较为接受。如果一个30多层的楼,一天用电8到10个小时,若用LED灯,一年零三个月,节电成本就回来了。
勤上光电为广州一家商场设计的LED灯替代传统节能灯的照明节能方案显示,如果将该商场原有的370盏8号筒灯、460盏6号筒灯、20盏6号明装筒灯、1380个28瓦的灯管以及21个HID金卤投光灯全部置换成照度相同的LED灯,则LED灯与传统灯具前期投入成本之差为44.54万元,但LED灯每月节省的电费为1.75万元,选用LED灯的成本回收时间为25个月,使用LED灯5年内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71.23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有品质保证的LED光源寿命大于30000个小时,也就是说5年内不需要更换光源,根据以上方案,选用LED灯可以在两年左右时间将灯具的成本收回,剩下三年可以节省71.23万元的电费,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LED灯具商业应用效益的显现,带动了商业照明市场销售额的增长。国星光电(002449)董事会秘书党建忠指出,从去年开始,公司商业照明的销售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增长了70%到100%。广州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陈洁怡也指出,目前LED商用照明的渗透正逐渐放大,尽管LED上市公司的业绩在分化,行业在洗牌,但拐点出现是确定无疑的。
政策层面的推动,政府公共照明的推广效应,也在带动商业照明的增长。根据国家颁布的《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2015年,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重点培育20到30家龙头企业,建成2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50个“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城市,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进入世界前三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也提到,将安排22亿元财政支出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业内人士表示,22亿的补贴将降低LED灯的价格,降幅达到15%至20%,将刺激全国加速LED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民用和商业LED照明市场。
政府率先推动LED节能照明,也为商业照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的路径和模式。日前,“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合同能源管理(EMC)联盟采购执行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广东LED节能路灯更换计划正式启动。在未来的3至5年内,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将以“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组织上下游企业,对广东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持续投入,完成广东500万盏LED节能路灯改造。
据介绍,新型的LED节能灯比传统的高压钠灯每年节能达60%,一盏LED节能路灯即可减排二氧化碳185公斤,但由于新型的LED节能灯价格高昂,一次性投资成本巨大,推广难度大。“合同能源管理(EMC)联盟”则将供应商、工程公司及金融机构等组织起来,供应商、工程公司先提供产品和安装维护服务,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等金融支持,让各地先用上LED节能路灯,而联盟中各企业则从节约的电费中按比例提成,还本付息并盈利。
“合同能源管理(EMC)联盟”以产业链整合的形式,有利于LED节能灯扩大产量、减少流通环节,最终大幅度降低价格,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需求放量仍待多方催化
虽然LED照明终端市场显现出了萌发的迹象,市场正在逐步渗透,但是商业照明应用的大范围普及还存在许多阻碍因素:一是产品品质的问题,怎样的产品能达到怎么样的节能效应,行业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检测体系;其次,节能管理模式的推广也存在着实施主体与用电主体不统一的问题;再次,就是受经济环境和前期过度扩张的影响,行业处在重整洗牌的阶段,上中游的投资明显放缓,下游投资处于观望阶段。
“没有标准,导致市场上的LED企业真伪难辨、优劣难辨。”广州一家灯具城的销售经理感叹,尽管LED在中国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但截至目前仍缺少被业界认可的国家标准。据估算,目前国内LED企业约有8000家,除去一些实力相对较强的上市公司,其他大都处于小而散的状态,生产出来的产品更是参差不齐,同样瓦数的LED照明灯,有的卖20多元一只,有的则卖到近200元。
通过走访广州的多家灯饰城,几乎各个灯饰店都是代理的不同LED品牌,而几家名气较大的上市公司的产品也鲜见踪影。这让消费者和商家无所选择。
更令人泄气的是,一些早期敢于尝鲜使用LED照明产品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受累于LED行业发展早期产品质量低劣,许多项目的LED灯使用不到一年,90%都破损。这让一些企业和商家“闻灯色变”。
行业的品牌和信誉,是决定商家愿不愿意进行投资改造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将影响到市场需求的释放。在商言商,对利益的追求是市场的法则。在新建LED照明项目和传统节能灯的改造中,节能主体和建设主体的不统一,也造成了LED应用的市场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