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产品已覆盖全部应用领域设备、人才的瓶颈如何解决?
由于LED的节能、环保、长寿命和使用灵活等特点,LED产品已从初期的信号及指示扩展到显示屏、景观照明、背光应用和通用照明,广泛应用于户内外大屏幕显示、城市建筑景观照明、手机、笔记本、电视机的背光源以及汽车灯具和太阳能LED照明,道路照明、隧道、工矿照明和一些特殊照明等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扩大渗透率。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LED产品应用已经覆盖了上述全部应用领域,并且不断地开发出更多新的用途。近两年,在农业生产人工光源、医疗用光源等领域的应用研发投入也越来越多,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逐步淘汰白炽灯计划的实施,随着LED性能的不断提高和价格持续降低,节能环保的LED正在逐步进入通用照明领域,加油站、地下停车场、医院、酒店、会馆、商品展示柜、写字楼等商用场所已率先采用白光LED作为普通照明。
同时,核心技术的缺乏制约企业的发展。LED核心技术主要是外延生长的控制、芯片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等,这些核心技术被国外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并以专利形式加以长期保护,致使我国的技术发展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产品出口受到制约,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受限,多数企业的产品长期处于同质化的低档水平,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国内LED企业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无论是前工序的外延、芯片,还是后工艺的封装及应用产品,均是这种结构形式,即使是国内最大的几家LED企业,与境外、国外同行相比,其规模还是小的多。到2011年底,国内上、中游LED企业还没有一家企业的主营收入超过10亿元,这种企业形式将会缺乏研发力量,产品档次偏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发展我国LED产业是很不利的。
关键原材料、设备不能自给。我国LED产业链中的主要设备、仪器,目前大部分靠进口。关键原材料、配套件,如荧光粉、蓝宝石、有机源、砷烷、磷烷等要依靠进口,MOCVD外延设备及部分全自动化的芯片和封装设备也依赖进口,而且价位高。封装用的高性能硅胶、环氧等也要依靠进口。长期下去,使得产品成本过高,不具竞争力,将制约LED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核心技术人才匮乏。国内掌握LED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匮乏,掌握LED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的人才不够,这将制约我国LED产业的技术升级,很难与国外同行对抗。
八、中国LED照明行业品牌战略之路怎么走?
我国照明行业长期处于国际品牌独大的竞争现状,飞利浦、欧司朗、GE等国际巨头依托高端的国际品牌形象几乎覆盖了照明的全品类线,而随之国内能与之抗衡的只有雷士(商业照明品类品牌,优势聚焦于工程及商业照明的市场能力)、欧普(家居照明品类品牌,优势聚焦于终端网点及口碑)、勤上光电(led户外照明品类品牌,优势聚焦于LED路灯及LED户外产品)等为代表的品类品牌。当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品牌严重缺失,而品类整合、公众品牌塑造将成为国内品类领军企业行业品牌打造的必然之路,品类品牌破局依然困惑。
行业品牌是指在业内知晓并认可的品牌,而大众品牌就是公众知晓并认可的品牌。用大众品牌的角度来衡量的话,我国的家电、IT、快速消费品、汽车等行业,由于发展早、竞争充分,已经树立了许多广为人知、广受信赖的大众品牌,如电脑有联想、家电有海尔、空调有格力,IT通信有华为。
我国照明行业社会关注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业内长期以来存在大量无品牌意识、无品牌产品、无品牌企业,行业品牌竞争处于粗放型、同质化、低效益阶段,照明企业品牌建立不起来,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无法享受品牌溢价,只能集体陷入价格战怪圈,显然行业品牌急需从业内人士知晓的行业品牌向广大普通消费者认可的大众品牌过渡,这是照明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目前,我国照明行业的品牌正处在由行业品牌向大众品牌转换的阶段。随着照明行业的不断发展,照明企业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在业界已经形成共识,照明企业也认识到,照明行业的竞争,已由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发展到了品牌竞争。但对于如何从行业品牌向大众品牌蜕变,业内却是十分的迷茫,很多企业认为明星代言、央视广告、导入CIS,就是做品牌,照明行业大众品牌破局依然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