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史福特和迈勒斯的一纸声明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眼球,姑且不论前者是否已经走完正规诉讼流程,后者到底是否有“山寨”玉兰系列产品。随着LED在终端市场的逐渐渗透,在侵权和维权的拉锯战中,打假已经被推到LED产业的风口浪尖。
今年记者走访发现,现在除了单一花灯品牌的门店外,其他门市都或多或少摆上了LED灯具,尤其是多家企业合租一个门面的,筒灯、射灯、灯带、洗墙灯、面板灯、吸顶灯等等种类繁多,但面孔同质,斗价激烈。
“以MR16为例,为了避免同质和抄袭,我们专门开发成4瓦的,但依旧未能逃过‘被山寨’的命运。”莱亚照明董事长周家祥无奈表示。
据数据显示,随着终端客户对LED照明产品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国内LED室内照明市场整体规模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仅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接近36%,其中,超过五成市场规模的增长由LED室内照明贡献。
同时,LED照明生产企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从2011年上半年至今,国内新增LED室内照明企业数量近1800家。其中,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的LED室内照明企业就达到近1000家。
“其实LED市场是在不停增长,但厂家的数量也成两位数增长,为求短平快切入,绝大多数企业唯有从模仿,甚至侵权起家,毕竟市场太大,监管不易。”龙的照明总经理马守峰对记者说道。他透露,公司自主研发、获得实用专利的日光管也遭到“山寨”,严重影响了终端销售业绩。公司计划年内也会组织维权行动。
“照明产业基地,工厂和门市太集中了,汇聚了各式各样的潮流和款式,‘抄袭’肯定方便。既然有便利条件,不去‘抄袭’反而显得有点笨了。”在采访中不忌讳自己有“抄袭”经历的奇凯光电老板马君伟坦言,刚入行的时候哪有什么财力和人力去研发新产品?只是大家“抄”的方法不同罢了。有实力的企业利用参展的机会去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抄袭国外的先进设计。实力稍弱一点的就“偷袭”左邻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