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2年,伴随LED芯片产能逐步释放,国内LED芯片价格大幅跳水。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白光LED小功率芯片平均价格下降31%,大功率芯片平均价格下降33%,中功率芯片平均价格下降幅度最大,达到40%。
受此影响,相关芯片上市企业在2012年内表现可谓差强人意,利润下滑者居众。如乾照光电预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35%-45%;德豪润达预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5%-65%;华灿光电预期净利润下降约27%-32%;士兰微净利润同比下降逾8成。
除却利润下滑带来的困扰,过剩产能形成的库存压力也使得芯片企业神经绷紧。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消化掉日益高企的库存?进军下游照明应用领域,成上上之策。
继德豪润达13.43亿元购买雷士照明20.05%股权,正式入主雷士之后,国内芯片龙头企业三安光电近日在LED照明领域亦有动作,斥资5000万元于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全资子公司安徽三安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LED照明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净利表现难堪
蛇年春节刚过,又到了相关LED上市企业向相关股东提交“成绩单”的时候。正所谓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从各家2012年年度业绩预告来看,净利大幅下滑者占多数,整个LED行业“难兄难弟”不少。特别是上游芯片领域,几乎未见企业有净利增长。
在各家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几乎都将“市场竞争加剧,芯片销售单价大幅跳水”作为公司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如华灿光电方面业绩预估,201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8400万元-9000万元,较2011年的12465万元同期下降约27.8-32.6%。
至于净利下滑的原因,华灿光电的解释是,2012年虽然芯片销量超过去年,但由于受到市场竞争持续影响,LED芯片销售单价下降幅度超过预期,导致净利润低于去年同期。
当然,由于身处产业环境相同,士兰微与乾照光电的解释与华灿光电几乎异曲同工。
“受价格影响,目前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蓝光芯片基本上不盈利,红光芯片也只有微利”,浪潮华光总经理郑铁民提到,当前浪潮华光支撑业务在于激光器,芯片已无利可图。
据高工LED产业研究院(GLII)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LED实际产量超过2010年4倍,而产值仅从2010年的40亿元增长到72亿元,增长2倍不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两年间,LED芯片价格下降幅度超过60%,直接导致芯片企业销量增长而净利减少。
库存压力难除
2010年全年,LED芯片供不应求,相关芯片厂商赚得盆满钵满。莱威光电总经理谭健曾谈到,“2010年芯片根本不愁销路,而且利润非常可观”。芯片投资热顺势而生,据统计,2010年国内芯片投资额1240元,占同期投资的56.9%。
截至2012年,国内MOCVD保有量增加到917台,数量接近2010年的3倍,总产能超过2010年的10倍。虽然截至目前,国内MOCVD产能利用率仅30%,开机率也仅有50%左右,但产能的增长还是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相关芯片企业库存急剧增加。
2011年是国内LED芯片企业库存飙升的重要阶段,三安光电从年初的3.1亿元飙升至9.18亿元,乾照光电从0.4亿元增长到1.27亿元,华灿光电从0.63亿元增长到1.22亿元。随着MOCVD陆续到位并投产,上述芯片企业库存压力在2012年内并不乐观。据三安光电财报显示,截止2012年9月30日,三安光电的库存依然处于9亿元高位。
芯片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库存坐地贬值成为常态,库存积压会占用企业大笔资金,成为企业难以脱手的烫手山芋。同时,芯片技术日新月异,也给企业带来了技术贬值的风险。
为了缓解库存压力,许多企业会选择降价甩货的方式,来清理日益高企的库存。这种低价走量的方式,虽然可以帮助企业消化掉多余的产能,从而减轻自身的库存压力。然而残酷的是,国内LED芯片厂商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低,利用下调价格来促销无异于雪上加霜。
有没有恰当的方式,既能减轻库存压力,又能提升企业利润?延伸到下游应用就成为了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