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洋王照明”)近日在证监会网站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拟发行5000万股。记者查阅了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发觉其中问题颇大。本文揭出其中六大问题,特一一分析。
招股书显示,海洋王照明的主营业务为特殊环境照明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但是其实质经营模式又是如何呢?在详细说明中可以看到,所谓的“研发和生产”,其实质不过是采购外界厂商的零件回来,再另行组装加工出售。简而言之,与深圳众多外购部件组装的“山寨厂”并无区别。
海洋王照明的产品主要是工业照明设备,包括固定照明设备(工业用悬挂灯、投射灯)、移动照明设备(移动灯)以及便携照明设备(防爆探照灯、手电筒)三大类。对于上述灯具而言,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是光源、镇流器、电子元器件等。不过在海洋王的生产流程中,上述零件均需要向外界采购。而公司的所谓“生产”,也不过是将上述核心零件买回来,再套上一个外壳从而改头换面变成“高科技灯具”。
从公司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及采购比例中,估算出公司三年以来的外购金额,公司历年的光源、镇流器、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部件的外购金额占当年成本的比例都在6成以上。而从公司披露的“照明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图中,其“主要生产流程”不过是“导线焊接”、“组件组装/总装”以及“产品包装”等简单手工操作。这种简单的组装流程,与深圳众多买零件自行组装的“山寨厂”究竟有何区别?公司号称的所谓“品质保障”, 究竟是建立在自己的工艺质量控制基础之上,还是建立在采购商的“品质保障”之上?
第一罪:扭曲的高价格、高提成销售制度
对于海洋王照明,有照明业内人士评价其印象为“产品价格高,销售接单能力强”。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发现,同样的一支强光电筒的售价,一般品牌在100元以下,国外品牌在150-200元左右。而海洋王照明出品的强光电筒却卖到了288元,足足贵了30%以上!而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历年公司产品的销售毛利率高达70%,与行业平均的毛利率水平25%相差甚远。而上文已经分析过,其实公司的产品核心部件基本属于外购,所谓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究竟公司如何能够卖出如此高的价格?丰厚的毛利到底用在了何处?
从招股书上可以看到,在高毛利的背后其实是公司向销售人员支付的高额提成。根据其财务数据,三年间公司提供给各地销售人员(对外宣称为“服务中心”)的工资、奖金和福利费就达到了收入的27%。而招股书列出可比上市公司中,最高毛利的勤上光电历年平均毛利率为32%,而销售人员成本对收入的比例却只有2%。
简而言之,同样是卖100元的灯具,勤上光电花了68块在成本上,2块钱在销售人员成本上,而海洋王照明却只花了30块在成本上,但却给了销售人员27元作为销售奖励!对于灯具而言,68块钱的成本和30块的成本显然差别巨大,2块钱的销售激励和27块钱的销售激励更加是天渊之别!看来海洋王照明的“销售接单能力强”,无非是建立在高价格、高提成的扭曲制度下的产物,而最终为其利润买单的,也只有那些被销售迷糊了眼睛的终端客户了。
在网上,有号称是海洋王照明前员工的网友对此模式做出了评价,他认为目前海洋王的业务模式是:“重赏之下有苦差”的模式,销售人员提成之高,销售费用所占比例之高,销售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比例,让人咋舌。简言之,目前之所以还能吸引这么多的优秀销售人员辛苦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较高的报酬,如果哪天高报酬不存在了,那么销售人员动力也就彻底没了。
上述模式可以持久吗?有业内人士认为,海洋王销售人员乃至总部管理人员的高报酬,都来源于其产品的高价格,而按照市场的客观规律,产品的价格一定会与价值走向趋同。客观的讲,现在海洋王所打下的成就,都是众多销售人员辛苦推销的结果。公司产品向客户索取了很高的价格,但是远远没有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顾客价值,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针对的还是有限的专业照明市场。一旦竞争对手对其销售模式进行模仿和挖角,公司将再难以维持以前的高速成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