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了2015—2016年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LED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研究”课题研发工作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课题组专家、特约专家、研发合作企业代表,以及北京地区部分博物馆、美术馆展陈部领导出席会议,与会人员40余位。会议始终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氛围。
会上,项目总负责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艾晶女士主持会议,并首先汇报了课题组前期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抽样调研总结汇报,以及后续的研发工作进度了规划。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的高帅也在会上就实验室工作进行了汇报,课题组其他成员晶谷照明、汤石照明、依古姿妮照明、天行骏磁性材料等公司代表,也就课题研发提供了解决方案,还有磁性材料与展柜一体化设计的辅助研发汇报。大家认真听取汇报,并对课题组所取得前期成果地给予了充分肯定,会上代表们还就研发工作提出了有意义地启发式引导与学术探讨。下面就会议代表交流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项目总负责人)艾晶认为:目前博物馆、美术馆行业尤其是领导层对LED的整体认识还不全面,有些人甚至对LED是什么东西都不清楚,更谈不上合理地利用问题了。另外,还有很多人认为只要用上最先进的东西就代表了科学性,就代表了先进,LED是目前最先进的照明产品,能有条件就会尽可能地利用它就可以了,有什么值得“小题大做”进行全国范围的调研与研究工作哪?当然,另外一部分因较早使用了LED产品的人在认识上会截然不同,他们中有很多人会对led光源望而却步,甚至极力反对进一步推广应用它。这与LED光源起初的出现技术上不成熟,是一个渐进发展的产品有关,即便是到目前为止,它依然存在诸多技术的问题人们还没有完全解决它,因此在应用方面暴漏一些使用问题就很自然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就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开展,力求给大家在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关于LED的应用方面,提供一个真实地、全面地研究与引导性资料。目前我们课题组对全国实地调研已经开展了58家,其中博物馆方面43家,约占全国一级博物馆96家的二分之一,美术馆方面15家,其中7家一级美术馆,约占全国重点美术馆13家的二分之一,调研覆盖了全国14个省市和地区。足够反映一些关于LED的应用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在照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运用管理方面问题颇多,主要反映为缺乏后续的资金维护,还有对光的运用上缺少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建馆设计之初,就表现在设计经费与使用经费上对照明设备不舍得大投入。另外,在对设计师方面进行调研中,我们发现他们主要是对LED产品不够深入了解的问题,因此对LED产品的应用方面依然存在着某些应用顾虑。在对厂家的调研中,主要表现在我们国内缺乏LED核心的技术与领军品牌,因此让一些国际的品牌目前处于市场的垄断地位。此外,在实地测试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的展陈光污染问题很严重,眩光问题与控光差问题比比皆是,这于目前缺少专业的博物馆照明设计师有关,尤其在对文物的保护方面,对光损害性认识普遍淡薄,在科学用光问题上问题突出。因此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全国的LED光源运用的深入研究,目前非常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也反映在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绿色照明,在2011年10月1日,就曾经发布了要淘汰白炽灯的政府公告及路线图,到2016年10月1日起,将会禁止销售和进口的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这一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国内的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和销售传统光源。在我们的课题调研中,就已经发现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目前已经买不到可以替换的传统光源,部分地改用LED产品,其实是出于被逼无奈的应对之策,因此在色温方面反映色彩与传统光源不一致问题突出。还有我国在博物馆、美术馆的照明规范上,目前依然停留在2009年制定的那一版,已经严重滞后于我们时代的发展,对LED光源的一些新特征与应用的目前需求,没有现成的规范进行科学地引导,因此在实际应用上大家普遍存在着应用上的良莠不齐,整体表现为对LED光源缺乏科学地认识。
(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高帅:实验室比对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地检测工作:主要是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的检测评估,一是应对博物馆的发展,面临照明用光多元化问题进行的评估。二是在LED新技术发展利好当下,对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地良莠不齐的产品,存在选光用光难得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研究。三是在我们的检测中,力求对判断选灯用光有真实的有据,从实际应用出发,用量化的指标进行检测评估。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先生认为:LED作为目前先进的光源,对当前博物馆、美术馆的实际应用非常重要,课题的研究对今后博物馆的展陈工作和布展施工方面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研究的内容,不仅要关注技术,还要关注展览的氛围和艺术方面的东西,尤其是在表现展品的表情化上做文章,在用光设计方案时,多考虑与观众的吸引力问题,围绕展览效果与展览目的去设计,解决氛围上的用光思路我认为非常必要。另外,在文物保护的用光方面,除了要关注光源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外,对LED的可见光波段对文物的影响进行研究,要对传统光源和LED产品进行光谱的比较和各类光源损害时长等进行细致的比较与研究。此外,他认为课题研究目前好像还集中关注于高端的照明产品,投入一定很高,我们希望课题也能考虑一些基层博物馆如何普及LED光源,并其发挥便捷与通用的优势,只有那样这样才能让LED在神州大地上真正发挥大的作为。
(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先生认为:这个课题更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宏观问题,虽然LED对博物馆的照明的推动作用未必是革命性,但积极作用是显著的。对博物馆、美术馆来说,工作第一位的事情是要对展品安全的保护,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展品,让其久远地流传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新的东西是不是好,到底是利还是弊,这需要一段很长时间验证与使用才能发现,人类的认识也是一个“从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发展过程。对不同测试的展品,不同的实物与空柜子肯定是不一样的测试结果,在测试上对不同材料吸光与反光数据未必一致,要引以重视。另外,对磁性材料的安全问题,不够安全您敢用吗?还有磁性的东西会有磁场问题,丝织品还好,比方金属制品是否材料会发生磁性变化,目前不知道要有一个验证才行。另外,过去我们对博物馆照明可以说重视不够,我们的展览工作以往主要突出政治这条红线,在审查展览任务时,也主要是审文字说明的问题、图片的大小,领导的位置摆放问题等,是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很多美的东西用灯光才能体现出美来,特别是文史类的展览、历史类的展览、艺术类的展览用灯光才能体现出诗意,有灯光才能有味道,我们很多优美的唐诗里面多与灯光有系,“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照玉生烟”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意境全通过光来体现。我需要强调的是技术毕竟是一种手段,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目的是让我们展览更有看头更有感染力,让观者通过展览能够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
(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处长)李跃进先生认为:课题组就LED的现状问题进行调研,LED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就有发展吗?按博物馆的要求,不单是技术的问题,更多是一种与人的关系,与展品的关系与观众的的综合关系问题。LED能否有发展的前景与这两个关系有关,只有重视了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才能发挥更好地前景,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的课题期初以LED的技术而出现,但是它最终的目标是技术与文物与看文物的人能够结合,体现出这三者紧密结合的作用才行,我们的课题走的最后,要体现这三者的结合才好。我们的技术前期已经进行了很严谨地调研计划,按照博物馆的不同分类、按照陈列的分类、按照展品的分类、按照各个展柜的分类,进行了各种数据的技术采集进行调研,这是我们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面对的是这三个方面的结合,课题研究的这个方向要明确。LED是一个技术性的东西,首先它要安全这是第一位的东西,这是前提和红线一定要遵守。其次是效果,在博物馆用光还要考虑整个空间等艺术的氛围营造,光的艺术是什么样的也很重要。光源定位到博物馆上就要拓展到光之外的层面。第三是在博物馆的管理与运营方面,课题要对光的认识和把握有前瞻性,对于博物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上的问题。对于运营管理方面虽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但可以有一些考虑。课题的研究不是成书,发几篇论文就算完了,它还要落地到博物馆的陈列当中来,这课题的研究才更有意义,在博物馆、美术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广研究成果。最后我们的课题在管理上也能提出有意义的建议,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价值。比方在灯具的控制上,怎样才能发挥更加人性化和方便地管理,这也是我们的研究必不可少的东西。课题研发工作将照明与展柜结合是一个很好地落地点,灯光与不同类型展品的运用结合,对不同类型的文物进行应用,这是一个博物馆最需要的东西。怎么方便、怎样简洁地布展,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展品的需求,这个设计思路非常好。光源结合不同的需要,甚至一些特制展品的需求,还能做什么,比方玻璃能不能发光,也可以控制它的色温照度等等,还可以分区域地把握,咱们还可以有什么作为。在用光的设计上突出创意和为人服务、为人关怀的意识。技术的优势落脚点是要为人服务,技术的发展还要体现在服务的落地。研究成果分不同类型博物馆和不同题材进行整理,要能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最后还要强调一点,我们的课题研究最好能根据不同文物制定一个照明标准供大家参考,要引入一些目前国内和国际上的规范的要求,尤其对书画类展品的照度要求、显色性要求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建议,让设计人员和领导层能够有一个决策上的依据。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陈列部副主任)亢宁先生认为:光对博物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一些小博物馆在用光的基础方面有什么要求,对文物的重视程度,具体到什么光源,目前行业内的规范是模糊的,课题组最终研究成果的研究报告图书内文方面一定要同通俗易懂,让大多数领导层能够看进去,他们的决策才有意义。现今博物馆在用光问题上应当引以重视,因光的运用能起相当大的作用,这也是今后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趋势。
(《中国文物报》新媒体部副主任)王超认为:今天参加这个会,发现博物馆用光方面很有学问受益匪浅,我认为灯在博物馆是不占位的,光确会在展柜里有它自己的位置,怎么把灯的位置摆好是一个大学问。另外,对于标准规范问题上,我最近学习的最新版的博物馆建筑规范也已经出来了,它里面的照明的要求比老版的要详尽的多,但依然跟不上现在照明发展的节拍,我也希望我们的课题能够贡献出力量。按照规范来说,建筑规范是一个比较高层的规范,我们的成果对这高层的规范能够给予弥补。我们部门主导的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选在打分上,能否跟上目前最新的东西,今后在这个会上,我发现什么事情可能都是成体系的。新材料新技术不光对灯光有影响,对展览的施工啊也有各方面的影响。会后我们希望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调整我们的在评分制作方案设计,这样在才会更有意义。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索经令先生认为:课题的研究是对LED的应用的一个整体的研究,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组成、实地调研,以及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最后技术研究的成果落地到照明与展柜的一体化结合上非常好,因为展柜在博物馆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何实现多样化的照明形式的新展柜在研发上很有意义。另外,在研发问题上,我们还要注意灯具的安装问题,密闭问题,和展柜内微环境的控制问题,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另外,还要注意文物的安全,比方安灯方式不合理外漏式在工作人员替换光源时就容易对展品造成损坏,当然对维护人员也要加强人员素质教育,在研发方面还要综合进行考量,以满足最大化需求。
(中国博协艺委会副秘书长)程旭先生认为:今年的“5•·18博物馆日”让故宫也亮了起来,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对全国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式的调研工作,当中还穿插了一个博物馆在照明领域的高峰论坛,这些研究成果都很有意义,对今后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在照明方面将起引领的作用,尤其是将传统光源与LED进行优劣的比对分析研究,将会对未来博物馆、美术馆产生深远地影响。
(北京清华同恒规划设计研究院 光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荣浩磊先生认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是基础性研究工作,很多研究也是刚刚开始,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研究工作。
(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助理)窦丽敏女士认为:我们馆被课题组选为调研单位非常荣幸,我们馆也比较特殊,即属于综合类也属于科技类,在照明方面用光也比较复杂,我们也会积极配合课题组工作,“要让文物说话”是当前博物馆的设计主流,课题的研究是基于从实际应用出发,最后又回归到实际应用里面去这很有意义。
(中央美术馆学院建筑学院照明所所长)牟宏毅先生认为,课题的调研还要关注一些人文精神进来,这样才能相对完善研究的整体价值,多关注人对艺术层面的东西。
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组研究工作是对目前我国LED在博物馆、美术馆领域应用的一次宏观性的研究,从实际的现状调研出发,最后又落地到博物馆、美术馆的实际应用的照明与展柜一体化设计产品的研发上,对整个行业发展会起积极地促进作用,最终研究成果能对我国博物馆、美术馆整个行业在科学选灯与用光方面有实际的运用价值。会上专家们还对LED光源与传统光源在各项光学指标、文物保护、安装维护、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寄望课题组下一步地研发“照明与展柜结合一体化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以及希望课题组能进一步承接关于LED对博物馆、美术馆应用的规范性研究工作,以全面推动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在照明领域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