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学术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李晓江
作为此次“蔓藤城市——城市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召集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先生认为“蔓藤城市”理念是一种以最大限度保护自然和田园环境为目的的有机生长规划模式。其重要的是保护环境的善意和自我约束式的节地策略,而绝非图形形式。它首先适用于大量的小城镇发展,也适合大中城市边缘地区的规划,甚至也可在超大城市的疏解和双修规划中试用。虽然在实施中还有一系列相关问题需要解决,但技术上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态度和立场。历史上我们用城墙来防卫外敌和自然灾害侵袭,今天我们应该用绿墙来限制自身利益和欲望膨胀,这需要价值观的转变,这将是一场自我的救赎。
演讲嘉宾: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PART 2 楼纳国际建筑高峰论坛·地文
楼纳国际建筑高峰论坛·地文
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记忆,正如人们的掌纹。其特有的纹理借由岁月而生,借由人类生命延续的雕琢而成,是我们对于生活的书写与记录。于是,我们将其称之为“地文”(Landscript)。如果建筑可以将地文的性格形象化,那么它就必须从认真倾听这一方土地的诉求开始。
楼纳国际建筑高峰论坛·地文论坛现场盛况
2017年1月14日,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彭礼孝担任论坛主持的“楼纳国际建筑高峰论坛·地文” 邀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宋春华和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田涛进行开幕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宋春华 致开幕辞
义龙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田涛 致欢迎辞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 彭礼孝 担任论坛主持
此次论坛由承孝相先生担任主席,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规划师、学者:西班牙著名建筑师费尔兰多·费尼斯(Fernando Menis)、哈佛大学建筑设计研究生院建筑系教授伊那克·阿巴罗斯(Inaki Abalos)、哥伦比亚著名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山阴(Francisco Sanin)、韩国著名建筑师金荣俊、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香港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建人刘珩、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王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章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朱剑飞,大家围绕“地文·溯源——传承文脉:时代变迁下的文化助力”、“地文·聆听——回应环境:自然衍化中的空间雕刻”、“地文·续写——内省城市:新城镇建设中的社区体系”三个议题,通过主题演讲及嘉宾对话,意在以能够回应环境和具有文化归属感的建筑为实践主体,深入研读土地记忆,共同探讨如何将建筑与文化、历史相融合,更好地发挥土地价值,延续建筑承载力量。同时,论坛因地制宜地讨论和实践绿色、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道路,以多元创新为地方发展注入活力;以持续性、创造性、适应性为特色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
承孝相 韩国著名建筑大师,履露斋建筑设计事务所首席代表,韩国首尔市总规划师
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席,承孝相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感性的地形》,他认为感性地形象征着技术与文化之间的一个关键元素,人工建设行为在引入自然资源的同时,应该保留土地原有的记忆。建筑本身内部和外部应该是有互动的,而非封闭,它是历史的书写者,因为记忆是永存的。
PART 3 UED大师讲堂
UED大师讲堂
作为前沿设计思想的交流与展示平台,紧贴社会、文化与经济环境进行深度思考,让现有的问题得以重新审视,同时为未来的发展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指引性。此次UED大师讲堂特邀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师西泽立卫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和创意构思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并向大家分享了丰岛美术馆、法国卢浮朗斯分馆、花园&住宅、轻井泽·千住博博物馆、格雷斯农庄河畔屋等优秀作品。他致力于思考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地域、文化与建筑诉求的结合,创造出诸多“在尺度和规模上都超越建筑物本身的景观式建筑”和“体现时空关系的建筑”。
演讲嘉宾: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师 西泽立卫
此后,西泽立卫与香港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建人刘珩携同主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围绕“地域·构建·文化”的主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建筑的构建离不开地域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他们彼此交融,相互影响。
主持人:知名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周榕
对话嘉宾:周榕(左)、西泽立卫(中)、刘珩(右)
对话嘉宾:周榕(左)、西泽立卫(中)、刘珩(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