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OLED和液晶是一种承继关系,发展OLED前需要先建立完善的液晶产线。
“OLED的技术是建筑在液晶之上的,实际上把液晶换成OLED,包括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几乎有70%是通用的。所以液晶生产线改成OLED 线的投资其实不用很大,甚至只换两三套设备就可以做OLED。但是做OLED的成本却非常高,导致OLED因性价比与液晶相差很大而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很多企业的重点仍在目前稳定成熟规模大的液晶市场。”李秋纬分析称。
OLED是空中楼阁?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短期内实现OLED商用化并不乐观:“大尺寸的OLED技术还没有最后过关。而且OLED电视的价格非常昂贵。55寸的OLED电视的价格可能高达1万美元,是普通同尺寸液晶电视价格的8倍,而说要做到真正普及,价格需要控制在普通彩电的1.4倍左右。索尼在2007年曾经推出过11寸的OLED彩电,后来不了了之,所以OLED彩电在一定时间内是很难取代液晶的。”
对此,业界人士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TCL总裁李东升曾公开表示810年内OLED电视的市场份额都不会超过液晶电视。
在李秋纬看来,8到10年的时间对于建设完善的OLED来说根本不够用。“8年的时间还不足以把大尺寸OLED的产业链建设得很完整。真正有能力量产的厂商比如三星、友达、LG、奇美才有机会做这种东西。面板厂要转OLED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毕竟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技术的进步。但是目前来看,友达和LG的量产还在一直延后。三星和LG55寸OLED电视的上市,也有可能延后。”
“OLED技术从材料上来讲有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没有解决,因为现在是三基色RGB就是红绿蓝,这三种发光材料的寿命不一样。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因为发光材料颜色衰减而造成整体颜色不均匀。手机可能一两年就换掉了,电视的使用寿命至少需要5年, 5年以后的OLED电视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业界专家的眼里还是一个问号。”胡春明分析称。
目前来看,OLED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型化的问题。“现在家用电视的尺寸已经早非29寸的时代了,55寸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尺寸。”胡春明认为尺寸压力对OLED是个很大的挑战。
“大尺寸OLED电视面成本非常高,三星和LG目前都还不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要实现大规模量产,必然要在现有TFT-LCD的基础上实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如果连液晶都做不好,那么OLED无疑更是空中楼阁。
李秋纬认为,从液晶到OLED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液晶和OLED都涉及TFT技术, TFT不成熟就没办法竞争。从非晶硅TFT、低温多晶硅TFT再到金属氧化物TFT,TFT的技术近年发展很快。之前LG展示的OLED电视使用的是金属氧化物TFT,三星用的低温多晶硅,但很快也会换成金属氧化物多晶硅。国内低温多晶硅方面,深天马和京东方已经有一定的技术了。要想发展OLED产业,现阶段还是需要专注液晶屏幕上的技术提升,液晶的技术还落后很多,跟国外存在很大的代线落差,追上当前液晶的前言技术是重点,而不是盲目地去追OLED的技术,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提早预防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