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照明——产品召回
2012年3月登录创业板长方照明2012年一季度业绩大涨70%,不过3个月后其业绩仅增约10%,这也导致了股价在接连抵御了创业板退市制度和限售股流通的冲击后,终于在7月初连续下跌并破发。
而在7月底,祸不单行的长方照明3WLED蜡烛灯泡出现质量问题,引发了业内关注。对此,长方对在中国市场上发行销售的问题3WLED球泡进行了全国召回并集中销毁。
如此声势浩大的召回事件势必重挫长方照明业绩,长方照明 10月24日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63亿元,同比增长51.3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919万元,同比下降46.63%。
GLII指出,对于主营照明用白光LED封装业务的长方照明来说,随着国内LED照明补贴政策落地,全球范围的白炽灯禁用逐步进入实质阶段,以及LED照明成本较传统照明已具备一定竞争力,LED照明市场已逐步启动。但随着价格竞争趋于激烈,公司面临着成本控制方案被模仿,中低端细分市场趋于饱和,盈利能力下滑的风险。
佛山照明——内幕交易
佛山照明,这个昔日以灯王著称的国内照明龙头企业之一,如今已从曾经的“优等生”深陷内幕交易的泥潭,变成了失意的“坏孩子”。2012年 8月2日,佛山照明一口气发布了20份公告,以此对7月13日未进行披露的关联交易进行补充,。在已公布与自身存在关联交易的5家公司基础上,此番佛山照明再度披露了7家。
这一切发生后,尽管佛山照明通过发布《反舞弊与举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总经理工作细则》等文件,试图改善其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但8月2日,佛山照明股价却毫无悬念的再度下挫,报收6.49元/股,单日跌幅达1.67%。而从"隐匿关联交易"被曝光的7月13日算起,其15个交易日累计跌幅更已逼近10%。
经媒体计算,此前佛山照明公布其与5家关联公司存在的关联交易总额高达8000万元(2009-2011年);而此次佛山照明与上述关联公司之间存在原料采购、销售和房租等关联交易总额更达到了1.24亿元。如此算来,3年间,佛山照明隐匿了逾2亿元的关联交易。
9月20日,佛山照明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处罚决定书对邹建平、章敏芝、周星夫等人在公司2009年筹划推动投资新能源项目期间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11月初,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佛山照明进行立案调查。
除了信息披露违规、关联内幕交易以外,问题缠身的佛山照明在与国际照明巨头欧司朗的合作方面也面临困境。本以为倚靠欧司朗可以快速引入LED核心技术。然而事实上,欧司朗除了是佛山照明的大股东外,更多的是其竞争对手。
GLII认为,佛山照明的美好形象在2012年已然坍塌,但毕竟是老牌照明企业,产品品质加消费者口碑才是关键。据高工LED记者调查,比起丑闻,经销商更在意的则是佛山照明转型LED过慢。
南大光电——业绩变脸
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合金法)并实现MO源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全球四大MO源主要生产商之一,凭借这些亮丽的身份,2012年8月7日,南大光电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并以每股66元的价格发行1257万股,当时创下2012年年内最高发行价格。
然而,仅仅挂牌一周后,南大光电发布的上半年财报却引来一片质疑。财报显示,南大光电2012年1月到6月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下滑15.48%;实现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滑27.71%。而在过去的三年,南大光电业绩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至2011年净利润从687.11万元大增至17774.25万元,这样鲜明的对比,让南大光电瞬间从创业板“新贵”成为了“业绩变脸王”。
在业内人士看来,南大光电现在面临着比几年前更多的竞争对手以及更为复杂的行业环境。由于MO源的需求放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价格回调下降。
事实上,对于国内大多数LED外延企业看来,在产能过剩以及产品毛利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如何减少包括MO源、衬底等主要外延成本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为了保证上游供货稳定性,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通常外延企业会选择和包括赛孚思(SAFC Hitech)、Akzo Nobel等在内的多家MO源企业洽谈合作。
除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外,南大还必须面对应收账款激增。数据显示,南大光电的应收账款从今年初的857万元飙升至三季度末的3739万元,增长336.32%。同时,三季度末应收账款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达到24.6%,公司其他应收款较初期余额增加448.88万元,增长134.02%;应收票据较初期余额增加1631.42万元,增长159.01%。
应收账款激增的背后,是产业链各个环节产能过剩的所催生的必然结果。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研究总监张宏标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变化趋势。产能过剩对市场的影响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越来越明显。”
雷曼光电——劳资纠纷
2012年10月17日晚, 雷曼光电位于深圳的公司总部发生一起内部员工与公司聘请的外部搬运工的肢体冲突事件,造成三名公司员工受伤, 18日,数十名雷曼公司员工聚集在公司厂房前进行抗议,要求公司对上述三名受伤员工给出合理解释和相关赔偿。
发生此事件的导火索就是雷曼光电此前计划将封装器件部门部分生产线搬迁至惠州基地所引发的劳资冲突。由于涉及到员工的利益和情绪,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事实上,今年LED市场的不景气,让雷曼光电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GLII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国内白光LED灯珠价格已经下降了20%。封装器件价格的快速下降,对于中大型封装企业而言,意味着要重新整合与降低成本;对小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微利与生死挣扎。
作为最早一批上市的LED企业,雷曼近两年的业绩并不突出。2012年上半年,雷曼光电营业收入为1.48亿元,同比增长21.50%,但毛利率却仅为13.67%,比去年同期下降3.7%。
GLII分析指出,近两年随着国内LED封装企业的增多以及规模效应凸显,价格战已经不可避免,而在产品技术上,目前雷曼光电的白光照明级封装的技术水平已经被国内前几大封装企业拉开距离。
德豪润达——转型泥潭
3年前,以小家电起家的德豪润达通过一系列并购,快速切入到被归类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LED行业。转型后的德豪润达不断扩张,2012年初宣布上游LED外延及芯片正式投产后,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似乎让其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然而,德豪润达201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收入12.24亿元,同比减少1.01%,亏损519.7万元,同比下滑804.02%。其中LED业务营收3.87亿元,占公司全部营收比重的31.65, 其中,应用产品营收为3.05亿元,LED封装和外延及芯片营收共计仅0.82亿元。这样的数据似乎让一度充满自信的德豪润达显得不容乐观。难怪有人形容其梦想依旧“镜花水月”。
高工LED 产业研究所(GLII)调查显示,德豪润达两家子公司的80台MOCVD 设备中,仅38 台处于量产状态,除去另有5 台用于研发外,另外37 台机器都还处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开工率仅略高于50%。
此外,和不少LED外延芯片企业一样,德豪润达严重依赖政府巨额补贴而生存,这已是业界默认的潜规则。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1.24亿元,其中当期政府补助高达1.54亿元。倘若除去政府补贴,德豪润达上半年的业绩明升暗降。2011年德豪润达利润总额为4.51亿元,净利润为3.92亿元,其中芜湖德豪润达和扬州德豪润达“科技三项”补贴共计高达3.10亿元,政府补贴对净利润的贡献率达到79%。
随着市场需求短期持续下降的风险加重,国内LED市场又无法在短期内进一步扩大,再加上前一轮政府财政补贴已经结束,能否再次收到政府补贴尚不清楚,这一切都让德豪润达的转型在短期内充满不确定性。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2012年 12月26日,德豪润达发布公告称,拟斥资16.5亿港元(约合13.43亿元人民币)收购雷士照明约20%股权,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双方的牵手被业界津津乐道,优势互补,德豪润达可通过雷士在国内拥有的上千个渠道来消化芯片产能,也是德豪润达在完成LED产业跑马圈地之后渠道布局的必然选择。
高工LED CEO张小飞博士认为:此举对德豪润达而言,入股雷士是优势互补的必经之路,高工LED 产业研究所(GLII)则认为,在LED行业洗牌期,行业内兼并重组或将常态化,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将出现;德豪润达入主雷士照明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而此举是否能让德豪润达从泥潭中挣脱出来?2013年,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