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核心技术创新的LED企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庞桂伟坦言,中国LED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虽然《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了推动中国成为该行业全世界前三强的诱人前景,但深圳这样的LED产业强区,却也不得不在全国率先经历“黎明前的黑暗”期。
根据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的统计,深圳共有1800家LED企业,约占全国LED企业数量的60%。2011年这些企业的产值达到700亿元,同期整个广东省LED行业的产值近1500亿元,深圳约占了全省的一半。目前全国LED上市公司总数约20家,深圳就占了10家左右。一定意义上说,深圳的LED行业对全国LED产业都有着标本性意义。
产业进入微利时代
中国LED行业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LED(Light Emitting Diode),就是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的半导体器件。
“早期能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非常少,1994年的时候全国都没几家,深圳更是只有两三家”庞桂伟说。“当时,由于关键技术研发困难,能够生产LED的企业几乎都要具备研发能力,尤其是控制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企业手里”。
上世纪90年代,LED就作为“稀缺品”只存在于银行、车站等少数场所,并且由于原材料价格较低,关键技术研发困难抬高了终端价格,导致市场上LED产业成为“显贵”。
但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了LED市场的平民化。据介绍,从1997年开始,市场上开始出现有单双色控制卡等关键技术的技术转让现象,到2001年就发展到连彩色控制卡都在市场上公开售卖的阶段。
到2006年,控制卡技术逐渐被批量市场化后,LED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本得到了最彻底的降低,中国LED企业数量开始呈几何级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更催生了LED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在2009年达到高峰状态。
“从2007年到2008年,LED显示屏价格较高,利润空间较大,各企业之间产品价格差距也很大,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重视度的不断提升,LED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价格、规模等的冲击力度加大,这是一些中小企业倒闭的最根本原因”,庞桂伟说。
深圳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的倒闭就颇有代表性。曾为深圳光电子十强企业之一的钧多立实际注册资本只有2000多万元、年销售额不到2亿元,却在全国拥有4个生产基地,并在2010年与成都市双流县政府签订了投资额为4亿元的LED封装应用项目的建设协议。但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增加、技术创新度的欠缺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足,加上盲目的扩张,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令钧多立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深圳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王殿甫表示,在钧多立、博伦特、愿景光电子这些小有规模的企业相继破产的背景下,倒下的不知名的小企业也不在少数。LED显示屏行业洗牌时机已成熟,一旦企业出现经营上的重大失误,就会被迅速吞噬。
庞桂伟认为,LED行业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市场无序竞争,桎梏着LED显示屏行业的发展。LED产业价格已经入“微利”时代,必须在产品创新上进行突破。
“品种齐全”的困惑
庞桂伟的另一个身份是LED企业、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看来,由于2008年奥运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利好,在金融危机中大多没有受到负面冲击的LED行业,反而在这两年遇到了难题。
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越演越烈,每一个阶段价格都在以20%到40%的降幅下降。“很多厂家有10个点的毛利就已经很不错了”,庞桂伟坦言。
“比如,按照同一类品种来说,每一平方米的价格去年还是6000元左右,今年就不得不降低到3000元到4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