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CLED并非器件本质上的改变
也就是说,实际上还不存在交流电场工作机理的LED晶片,现在问世的ACLED是一种内部晶片组特殊排列的器件,仅仅是LED器件内部构造的改变,当然要做到这样的工艺水平也不容易。
对ACLED的介绍现大多数都引用首尔半导体公布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其是沿用了传统的整流桥电路,来解决交流对所谓的直流LED供电问题。看上去好处是省掉了整流二极管,但LED的反向耐压有限,遇到电网浪涌尖峰很大时如受损害,就不一定是好处。
因为是仿效的整流桥电路,所以四个桥臂上只流过一半电流,而直流负载端则流过整份电流,造成各组LED上电流分布相当不均衡,如欠流会影响发光流明值和发光效率,如过流要造成光衰并影响寿命。
要解决也简单,只需将直流端的LED撤除后直接短路,剩下的四桥臂上电流就可以一致了。再仔细看一下电路,现在已变成各组正向与反向LED并联连接。其实当初就不必搞得太复杂,只要正向与反向并联,交流正负半周就都能通过了。
二、ACLED没能回避必不可少的恒流控制技术
从介绍看,现在ACLED的光效与通常的LED比还不够高,据说是发展阶段,以后会高上去的。笔者认为同类LED晶片本身发光的基础是一样的,制约每瓦发光量的主要是这个整流桥电路型式。试想五组LED中只有一组能正常工作,充分发挥出光效,占80%的其余四组都在光效很差的欠电流状态工作。再怎么跟着一起发展,也天生总比普通LED的发光效率要低一大截。提高的方法还是该摈弃不实用的整流桥路,直接正向、反向并联连接就可全部工作在发光效率最好的状态。
ACLED中没有恒流保护机能,使用时必须外接限流电阻,但限制到电源电压上极限的电流时,则在正常或低电压时就要工作在欠电流的低光效状态。电阻限流是较差的保护方法,不仅功能有缺陷,而且还要靠耗能才会起作用,使电源利用率也就是能效降低。
想加一个PTC就解决LED恒流问题,是对该元件的性能了解得不够全面。PTC主要用在过流保护和热保护中,当电路中电流过大,发热后PTC达到居里点温度时,电阻值就急剧上升接近断路,彩电中的消磁电路就用它产生大电流衰减波幅消磁。
当PTC电阻体受周围热量影响,使温度变得超过居里点时会呈开路状态,可起到开关型热保护作用。
要想靠PTC电阻的正温度系数特性对LED起恒流保护作用还该想到:
1、PTC电阻通过电流,要热起来有个加热时间过程,当电阻还未增到足够高时,可能超过的电流早已使LED受损。
2、PTC电阻体的自发热温度要真能控制恒流,那末环境温度高、低可能变化几十度的影响也要使这个《恒流值》变化得毫无意义。
能推而广之,岂不是现在通常的LED器件也都可以这样简单地恒流了吗?可惜办不到。而且通常交流恒流要比直流恒流更费事。
其实可以有诸如电路简炼、控制能耗省、恒流精确、耐浪涌、高可靠、体积小、成本低的市电LED自适应恒流驱动器及许多LED驱动器厂家的各式优秀产品的支持。LED厂商与其将精力化在不是专业的电路技术上,还不如将重点化在开发低成本、高光效的LED照明产品上会更能满足市场的企求。